秋末冬初的高都,入目皆风景。
近年来,泽州县高都镇借鉴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以文旅资源为依托,电商赋能为核心,以配套服务为支撑,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,全力打造智慧文旅乡村e镇,融合“电商+文旅”两种业态助力乡村蓬勃发展,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现代版《富春山居图》正徐徐展开。
高都镇历史底蕴深厚,建筑独具特色,镇域范围内闲置的明清古院落有150余座。如何活化利用这些闲置古建资源?2019年,高都镇党委政府决定走“文旅+电商”差异化发展道路,以电商赋能,为全镇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。
说了就算,定了就干。依托古镇丰富的古建资源,高都镇对镇区古民居院落、闲置文化大院、废弃村委大队等进行盘活,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,吸引企业入驻,全力打造“院院都是直播间,坊坊都是打卡地”的“一院十八坊”。
2022年,高都镇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乡村e镇,项目规划涵盖7个行政村,总面积4.88平方公里,项目总投资1.76亿元。其中,地处e镇核心区域的保福村被规划为“电商直播基地”。
“打‘怀旧文化’牌,文旅和电商齐发力,这样才有活力。”保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晋波提议。巧借政策东风,村里大量闲置的老院落摇身变为特色鲜明的“一院十八坊”电商直播产业园区,并通过全媒体平台及多元化营销推广渠道,活化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,推介特色农产品,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。
“一院十八坊”运营部项目负责人常奇说:“目前,‘一院十八坊’入驻的企业,使用的都是当地居民闲置的老房子,前期都不需要缴纳租金,但要免费进行修缮和改造。5年后,租户会向老百姓缴纳租金。”
“村子美了,才更具吸引力。”高都镇党委书记张建军说。于是,趁着发展乡村e镇的同时,镇党委政府将人居环境整治提上了日程,通过管网下地、道路提质、立面改造等举措,让全镇焕然一新。
好的政策和环境,使得短短一年间,乡村e镇便吸引了10多位非遗传承人、网红达人相继落户创业。在外地干快递的周光天佑看到这里大好的发展前景,毅然来到高都搞起了物流配送中心。“这里非常适合人们创业,我要趁着年轻,好好干一番事业。”周光天佑深有感触地说。
村民李宇娜也是回乡创业队伍中的一员,目前,她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餐馆,生意非常不错。“如今啊,不出村就能赚到钱,我挺知足的。”李宇娜高兴地说。
走进保福村面艺坊,经营者宋小鹏正将自己的制面过程在短视频平台全程直播,吸引了大量粉丝观看和互动。
“手工挂面有‘盐’在先!大家注意,我们揉面之前先加盐,用木棍把盐打碎,这个过程叫做化盐……”
“这面看起来好啊,咋买?能再教一些揉面技巧吗?”
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变为推荐特色产品的“新农人”,角色的转变不仅让宋小鹏名气渐长,同时,逐渐积累的直播流量更是给自家产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。去年12月份入驻传统面艺坊以来,宋小鹏以短视频赋能,从最初的零粉丝到如今已拥有6.4万粉丝,带动其线下实体店每月平均销售2万元左右。
随着“一院十八坊”特色产业园区、电商公共服务中心、物流配送中心的先后建成投运,2022年高都镇乡村e镇项目区域总产值2.17亿元,网络零售额累计突破1.07亿元,全镇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15户,吸纳就业人数601人。
而处于核心区域的保福村更是受益匪浅。村“两委”创新租金、薪金、股金的“三金”增收模式,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。“目前,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两年前的10多万元增长到了50万元;同时,带动村民创业30余人、就业300余人,人均增收1000元。”晋波兴奋地说。
“发展电商产业,物流体系配套是关键。”提起下一步发展,镇党委书记张建军表示,镇党委政府将深入推进“千万工程”,有效整合优质资源,构建集全县农特产品网货集散、全市农特文旅产品线下展销、体验品鉴、直播带货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,并引入优质物流配送基地,整合镇域快递物流公司,通过物流和农村公交的有效结合,实现统仓共配和乡村物流的全覆盖;同时,将晋城名优农产品引入e镇,并积极建设集约化、规模化、智能化的产地产,打造“产供销服”的一体化产地直供体系,建设农特产品集散基地,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。(记者郭超凡、和建强)